清晨,推开办公室朝阳的窗户,脉脉峰峦挟裹着温润的空气顷刻扑近眼前。几缕青雾缥缈,黛色的山峰绕着浓郁的乡愁。山顶上的路径清晰可见,涧峡中新建的南外环犹如一条戏水游龙,呼啸着穿山过林,给人壮美又奇妙的感觉。南山有扶苏。松柏翠色的枝叶如在咫尺,那伸手可及的真实,让人不禁慨叹,万万不可辜负这生活的美好。
从单位驱车,往南须臾,左拐,沿经十路往东片刻,入斜径,行不到千米即为胡山森林公园了。胡山地处泰山山麓北侧,在接近五千亩的公园境内,北小胡山与南大胡山遥遥相对,似一对深情凝望的母子。山坡遍布树木,其中两千多亩的林区主要以松柏为主,近些年新开发的幼林也正在茁壮成长。 人们常说北方的山多巍峨俊拔,苍茫雄浑,很是壮阔大气。南方的山也多是雄秀绮丽,峰峭岩险。遂有人认为平原的山大都平缓无奇,光秃秃石头与黄土山丘不但无甚美色,有的简直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了。然而,胡山不仅拥有中原大地一样质朴的稳重和厚实,也有令人惊叹的凸秀奇峰。且不说别的,只那96%的森林覆盖率就足以使它成为民众郊游踏青的首选佳地。从山顶四下里瞭望,草木莽莽连成片,郁郁苍苍皆林海,这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天然氧吧。 尤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应先生友人之邀,我们一行八人前往胡山森林公园游玩。来回四小时的徒步之旅涤荡了心底所有的尘埃,令人不胜愉悦。自此,胡山便长驻进了我的心底里。 胡山最适于踏青郊游。最好是和亲眷好友,成群结队,呼朋引伴,热热闹闹。沿着山径南攀小胡山,台阶随地势曲折而上,渐渐隐入茂密的松柏秀林里。七百多级台阶,由缓到陡。心急的孩童三步并两步,二十分钟就能登到山顶。而我常常被落在后面,速度再快也得需要半小时。先生和孩子嘲笑我是只蜗牛,只能一步一步往上挪。我自然是一百个不服气,坚持说蜗牛也有蜗牛的毅力和坚持。有一次趁他们不注意,我积攒起所有力气,气喘吁吁地冲到前头,赶在他们之前占得鳌头。也许我那副精疲力竭却又得意洋洋的样子实在可笑,先生和孩子开心地大笑不止,竟也毫不在意我“诡计”的得逞。也或者,他们就是故意而为之吧! 爬完最陡的二百多级台阶,气喘未定,眼前早已豁然开朗,艳阳高照。山顶就是最分明的界线,北侧松柏森森。从山底起,密密匝匝的层层山林尤如墨绿色的泉浆,一波一波不断往上翻涌,一直逼近到山顶才罢休,那气势真真让人赞叹只有大自然才有如此豪放霸气的手笔。山顶上,亘古不变的巨大石块闪着耀眼的白光,在阳光下无处遁形。既然逃不脱,它们干脆敞开了胸怀,肆意地仰卧在明晃晃的艳阳里。它们只顾酣睡千年,哪管什么沧海桑田,岁月变幻。而那些小石头们,或许都醒着哦!但它们也都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便也无话可说,由着它们吧!也由着我。 山顶的阳面坡度平缓,没有高壮树木,眼界尤为开阔,让人不禁心意舒畅。坡上遍布灌木荆棘杂草,色彩各异,迎春暖暖地在微风里招摇。山脚下的山泉旁聚了一群游客,他们在忘情地戏水打闹。见此情景,生性活泼的先生把手拢在嘴边,对着他们朗声大喊:哎-嗨-嗨-嗨!声音尚未落下,立刻有人调皮地仰头回应:哎-嗨-嗨-嗨! 一呼一应,在这只属于爬山人的乐趣中,他们能懂得彼此,胡山自然也懂他们。 而大胡山正可谓是“聚天地兮灵秀,涤身心兮去俗尘”的良地。虽然这样的盛世不再适于隐居,但在节奏日渐加快的现代生活里,人们更需要心灵的休憩与精神的修行。在寂静的天地相接的大胡山,你会发现你能进行灵魂的反省与救赎,抛掉物欲所求,去繁就简,最大限度获得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大胡山主峰西侧,有三十米的峭石,是传说中大红鹰歇脚的落鹰石。李开先隐居修行的朝阳洞引得众人总想去探看。其它可观瞻的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圣水灵泉,风门三庙,老君洞,六和塔,山门和山街。但独独吸引我的却是那些尚未开发的林间小路。虽然它们不是真正意义的山路,只是人走的多了,有了路的模样。每次沿着曲折幽谧的山路攀爬,带着神秘感和神圣感穿行在山林中,进行着孤独地行走。我爱极了那孤独的林间行走!
山路隐在半山腰中,迂回盘旋,绕过一个山腰又一个山腰。仰头望,悬崖峭直,壁立百韧,山有多高,树长多高。头顶上,白云生处,是深蓝色的天空。海水一样,深的望不到底。有时,人正处在悬空峭壁之下,一抬头,黑黢黢冷峻的山崖似要扑面压来,不禁令人心生惊骇,恨不能赶紧逃离险境。 不觉间,到了主峰之下的“一线天”所在。从崖下抬眼望去,大胡山主峰高峻挺拔,险秀奇绝。海拔693米的最高峰仿佛近在眼前,攀爬起来却又似远在天边。累了,停下脚步,倾听。崖顶的山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林梢上随风涌起股股波浪;往山脚回望,密密层林也似在侧耳细听,而树梢儿竟纹丝不动。静,谧。山顶的风本与它们无关,或许它们只能听到风疾速奔跑过的啸声吧!石壁下,万千静默的松柏,那情形恐怕得用汉魏刘桢的诗句才最能体现其中的万千意象了。“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去岁深冬的一天下午,微有迷蒙轻雾,空气清冷寒冽。我和先生沿着山脚下小路漫步,游荡林间。荒草枯茎中,灰白色的小径永无尽头似地向远处延展,仿佛一直通向了遥远的浑沌时空。平时善谈的先生或许也受了这种静谧的感染,我们停止交谈,谁都不愿去打破山林里弥漫着的幽寂。草木在凝神聆听,薄雾爬上我们的眉梢。我们默默走着,都不说话,一切十分美好。清旷的山林,随着地势层层漫上山去。深褐色的树干,零星的枯叶挂在枝枝杈杈间。淡青色的天幕,雾霭隐隐,时光仿佛已静止不动,万物孤寂幽静。霎时,我感觉身心俱空。不是平日里的迷茫,也不是置身世外的寂寥无趣,而是放空心境般的静明纯清,心底里顷刻拥有了偌大的空间,仿佛能容下万物一般。 忽然地,分不清自己究竟身处何时何地。大概,自己最仰慕的魏晋名士隐居的一定也是这样的山林吧!我想,只有在这样的山间林中,与朋友才可以做到相对无言却又明了一切。透过飘渺的轻雾,我抬眼望向远处密密层林的山巅,恍然中看到有身影立在那绝壁之上,岩岩若孤松。也或许,它早已在那儿矗立了千年…… 图文/李淑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