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隗学芹 石峪寺,位于章丘普集镇三山峪村北、长白山之阳,寺院不大,却有着厚重的沧桑历史。 车子一路行驶,穿越三山峪村狭长的街巷,那些朴拙的山石垒就的民房、门外的石碾,带给我们山野人家古旧光阴的感念。 斑驳的黑漆柴门下,一位老者,冲我们笑着,一道道深壑般的皱纹,绽成岁月的花朵,我们摇下车窗,冲老者摆手打招呼。他看到我们,更是高兴地频频点头。 路的尽头,便是石峪寺了。拾阶而上,先看到寺外平台上,翠柏掩映的纪念碑:“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建立旧址”,石碑后面,刻着武装队建立的过程及发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同年十二月,章丘沦陷。小学教员万山村李曼村、祖营坞村宋乐生,联络进步青年,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国会。一九三八年的正月十七,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员廖容标、马耀南、姚仲明帮助下,在石峪寺起义,宣布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成立,同年四月,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支队二十一中队,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当时寺中住持名叫能仁,与寺中僧众倾其所蓄,不遗余力支持抗日队伍,甚至帮助从汉奸队中购买枪支弹药。1939年秋,在汉奸带领下,日寇焚烧石峪寺,能仁与僧众躲入寺后岩洞幸免遇难。 瞻仰完石碑,我们走进石峪寺。山门古朴,石狮分列两侧,飞檐挑脊的门廊上方,青灰色石瓦,端于黛瓦檐上的黑色雄狮,目视远方,守望着来往的信众,守望着这方碧水云烟。 屋侧,两棵葳蕤直入云霄的桐树,植于正殿右前方,树冠奇繁,将整个寺院遮于绿荫下。正殿东边是龙王庙,西侧的讲习堂里面则传来朗朗的诵经声,不敢打扰上经课的人,我们透过棱花的玻璃窗,看到一群老者,在那里手持经文,虔诚地诵读着。他们肃穆的神态,心无旁骛地高声诵读,令人动情。 石峪寺具体建于何年,不能准确考定。“文革”时期,在寺东侧茔地,挖掘一墓志铭,有“明朝永乐二年”字样,由此断定,石峪寺最迟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石峪寺原为石峪庵,庵中有尼姑修行。乾隆初年,周村王道士成为寺中住持。当时正值瘟疫流行,略懂医术的王道士,施救众生。为报王道士恩德,乡民捐资修缮庙宇,重修了山门、寺东西两侧的龙王庙、灵官庙。乾隆二年(1737年)工程竣工。当时所立重修山门碑现仍镶嵌于寺山门东壁。王道士之后,在石峪寺修行的道士有4代, 历史近百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修石峪庵,所立石碑镶嵌于山门西墙。 三山峪,不仅有石峪寺,更让人牵念的还有山谷的潺潺溪流。随处可见的平整圆石,任你坐或躺,夏天里一定甚是惬意舒畅。 这里的美景,以它的原始风貌,给心灵宁静穿越的神游,而石峪寺诵经的声音,随风传入耳内。十里八村的山民会在法会时,相约而来,寂寂的山路上,走动着虔诚的朝拜者。 这山,这寺,这人家,在清寂的山野,在苍翠流动的摩诃顶山下,自顾生生不息。天气阴沉了,山上浓云翻滚,飘飘漫下来,我们霎时在仙境了。
这位作者写的真不错,有空还得去趟普集玩玩,真的很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