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个农村集贸市场超半数存在涉嫌假冒产品;80家售卖儿童玩具的市场超7成存在儿童玩具安全隐患。超半数受访者表示曾遭遇“缺斤少两”和“问题商品”的情况。 中消协发布《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村集贸市场实地体验评价得分仅为67.12分,处于及格水平。由于农村集贸市场在质量管控、卫生安全、内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假冒伪劣、三无产品、过期食品、缺斤短两以及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多发,消费者对于农村集贸市场满意度不高。 此次调查分为实地体验式调查和消费者感知调查两种方式。实地体验式调查中,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志愿者和专业调查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亲身感受农村集贸市场消费状况,并结合自身体验对农村集贸市场的商品服务质量及经营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调查共实地体验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1个地市(区)的155个农村集贸市场。 调查体验结果显示,华东和华南得分相对较高,东北和西南得分相对较低。调查体验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集贸市场涉嫌假冒产品和“三无”产品问题发生率高,155个农村集贸市场中有87个市场存在涉嫌假冒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56.13%;73个市场存在“三无”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47.1%;43个市场存在伪劣产品,27个市场存在过期产品。 二是农村集贸市场内部管理和设施配置不足,近6成市场内缺乏专门的管理制度,公平秤和消防设施普及率均不足3成,流动性市场表现更差。三是超过7成的农村集贸市场存在儿童玩具安全隐患,超4成市场存在婴幼儿服装安全隐患。 涉嫌假冒的商品中,从类别来看,服饰占比最大,为37.35%;其次是鞋袜,再次是日化用品。在发现涉嫌假冒商品的农村集贸市场中,云南大理的无量山镇农贸市场情况相对最为严重,该市场在本次调查体验中共发现有11个品类商品涉嫌假冒。从本次调查体验情况来看,涉嫌假冒商品最多的农村集贸市场TOP20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区和华东大区。 章丘区双山街道李家埠农贸市场以及垛庄镇南明果品市场在列! 针对调查体验发现的问题,中消协将把有关问题线索移交相关政府部门并向相关被调查市场发出整改建议函,督促农村集贸市场整改提高。 中消协同时建议:按照规范统一的市场建设要求,明确农村集贸市场开办的基本条件,针对不同类型市场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利用突击检查、定期巡查、第三方监测、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多种方式,查验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制度制定情况和措施责任落实情况,特别关注涉及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价格计量、卫生消防、经营秩序以及现场投诉等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进一步做好农村集贸市场分类建设,强化部门协同监管。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市场管理方和经营者是农村集贸市场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应强化安全巡查、质量跟踪、价格公示和秩序管理,优化市场内不同种类商品的分区布点,杜绝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严格规范农村自产自销食品,消除不安全隐患。 组织开展农村集贸市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通过联合执法、统一收缴、公开销毁等手段,对假冒伪劣、三无产品和虚假宣传问题进行有效打击,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私搭乱建等公共安全隐患进行摸底排查,同时加大对典型问题、典型案件的惩戒力度。 来源: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