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惠古城一角在村民刘大哥家中客厅墙角处,是密室的入口,一个刚被凿开不久的洞口。 原本只是心存好奇,可顺着石阶下去后,眼前的一幕却让我们彻底惊呆了。 整个地下室有三大间,室内有走底通道两个,有石门三个,三个门框全部由方方正正的巨石雕刻而成,石门框上有刻的转轴和门卷口。刘大哥告诉我们,发现这间地下室其实并不是偶然,他早就知道地下室的存在。地下室原本就是他家老宅的一部分,早年间地下室的出风口坍塌,地下室的潮气无法排出,为了不让地下的潮气影响生活,老屋翻建时就把地下室的入口用石板封死了。前段时间村里拆迁,被尘封了多年的地下室才得以重建天日。 说起地下室的来历,刘大哥告诉我们,老宅从民国时期就是他们家中的祖产,那时这间密室就已经存在了。 村支书李寿民说,这座地下室的建造风格与当年的绣惠古城城门十分相似。据说是当年建造绣惠古城时,建造工匠曾在这里的地主家居住,古城完工后地主留下了一部分工匠、花费巨资建造了这座地下室,地下室可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密室开启后,很多慕名而来的学者、专家纷纷来到刘大哥家中参观、测量。关于这座地下室的用途,有人猜测可能是当时的房屋主人用来存放财物的金库。 村里许多老人至今还对这座地下室有着深刻的印象。战乱时期,村里许多人曾在这里避难。抗战时期,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曾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刘大哥告诉我们,地下室开启后他们第一时间向绣惠街道相关部门汇报。区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也多次对地下室进行绘图、测量。他们一家正努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地下室的保护工作。无独有偶,绣惠街道驻地提升工程拆迁测量过程中,西南隅村民张炳仁家中,也发现了一百年前建造的地下室。据张炳仁说,他听家里老人讲,这处老宅子当年购买的是枣园史家在老章丘县城的部分盐店房屋,根据建筑风格推断,应该是100多年前民国时期的建筑。但地下室具体哪一年建造,因年岁已久,目前无人知晓了。整个地下室深约4米,长度约10.2米,宽约2.8米,层高约2.1米,顶部用长条石排列而成,中间有石柱,设计十分巧妙。估计应该是当年盐商囤积货物的地方。说起章丘的盐来,得从枣园史家说起。自清乾隆以来,其专卖权一直是操在枣园史家的。在封建社会,盐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只准官卖,不准民营。史家怎么会得天独厚呢?只因为乾隆年间史家有一寡妇告御状与老太后(乾隆生母)拜了干姊妹。乾隆皇帝为使老太后欢喜,就把章丘一县盐务做为见面礼送给了史寡妇,并世代相袭,因此史家被人称为“铁盐务”。章丘的一座座古建筑 见证了绣惠古城名门望族的兴盛 一座座密室重见天日 为古城的文明再添风采 也成了古城的一道风景 成为章丘历史的见证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章丘新闻中心”。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