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山东新创大型原创民族歌剧 《沂蒙山》 正在各地巡演
为观众带来 高品质的艺术享受和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 让红色基因和沂蒙精神焕发新时代光彩
其中 女主角夏荷的原型之一 是咱章丘的一名女烈士 她就是辛锐
今天
辛锐中学教师刘希云 为我们讲述 她与抗日英烈辛锐的故事
辛锐是民政部首批公布的三百名抗日英烈之一,祖籍章丘辛寨辛二村,原名辛淑荷。她说:要成为一把锐利的尖刀刺向鬼子的心脏,所以改名为辛锐。
她是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大小姐,是轰动济南城的世家才女,1938年,20岁的她毅然舍弃富足的生活,到沂蒙山参加了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她完全没有资本家大小姐的娇气,没喊过一声苦,没说过一声累,走到哪里都会跟当地的军民融为一体。
她教沂蒙山的军民识字、画画、唱歌,自告奋勇为部队绘制地图,设计《大众日报》创刊号报头,篆刻毛主席画像,她集编导演与一身,带领姊妹剧团积极宣传抗日活动。
身怀有孕后,她不但没有要求组织照顾,反而冲锋在前掩护战友。1941年12月17日,身负重伤的她为保存战斗力,毅然从担架上滚下来,用手榴弹掩护战友突围,最后却拉响手榴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的辛锐带着未出世的孩子,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沂蒙大青山。
那年我跟爱人去大青山探寻辛锐足迹,正好遇到当年照顾辛锐的聂大娘的儿媳妇,她说:大辛真是好样的,怀着娃,小腹部中弹,膝盖骨被打掉,一声不吭。
我们按照聂大嫂的指引,走进大青山,当我第一眼看到辛锐养伤山洞的时候,心特别的痛,所谓的山洞,其实就是一个石头缝,它长不过两米,宽不过一米,最高处也不过六十公分,人蹲在里面,腰都直不起来。
十二月的大青山,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身怀有孕身负重伤的辛锐,竟然在这个石头缝一样的山洞里跟敌人抗争了十六个昼夜,伤痛、饥饿、寒冷、孤独……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她,跟敌人如此坚决的斗争,为国家为民族如此坚决的斗争?
她在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她说: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吃苦在前,工作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总之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弘扬辛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我把辛锐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让辛锐精神如空气一样浸润在校园里。 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我就为孩子们讲解辛锐的英勇事迹,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展厅,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而这也只是我们学校弘扬辛锐精神的第一步。
我和同事们把辛锐的事迹编写成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学习,我把辛锐事迹创作成校歌教孩子们学唱,我指导孩子们朗诵辛锐的诗歌。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接受辛锐精神的洗礼,我们学校已经延续了很多年。
在学唱诵辛锐的同时,我还带领孩子们演辛锐,排演以辛锐事迹为背景的柳子戏《辛锐》。民办教师出身的我,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更没有接触过戏曲编导,带领一群十二岁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农村孩子,排演一部时长达两个小时的柳子戏剧目,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外行来说,真的是太难了,可把《辛锐》搬上舞台,能让更多人切身感受辛锐精神。
于是,唱、念、做、打,我跟着视频从零开始,从头学习。有时候,为了一句唱词,一个动作,我要反复学习好几天。为了把握剧中七十多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我又多次到辛锐的牺牲地去感受,去瞻仰。一次次揣摩,一次次碰撞,一次次交流,一次次瞻仰,都是一种精神升华,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辛锐》搬上舞台的决心。
孩子们不论发着高烧,还是受了伤都坚持排练,辛锐的扮演者王心如同学,因为反复排练辛锐“跪戏”部分,磨破的膝盖一直无法愈合,走路一瘸一拐的,我心疼地说:孩子,带上护膝排练吧。她却坚定地说:老师,不用,当年辛锐膝盖骨被打掉了,都不怕疼,我这点小伤又算什么呢。再说,这样演起来更真实。看到辛锐精神已经影响了孩子们成长,渗透到孩子们心灵,我感到非常欣慰。
经过我和孩子们近五个月的共同努力,柳子戏《辛锐》终于在舞台上唱响,并且相继在省市区进行了十多场公演。每一次演出现场都掌声雷动,当辛锐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那一刻,观众含泪致敬。辛锐已经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排演《辛锐》虽然占用了孩子们很多的时间,但是孩子们的文化课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一届柳子戏社团的孩子们,在中考时,有三名学生进入章丘区前一百名,变化最大的是扮演“福田”的李世通同学,这孩子比较聪明,但是自制力差,不爱学习,通过磨炼锻炼学习,初中入学时成绩中等的他,中考时以584分的成绩跃居章丘区第15名。上高二的他又被破格提前参加高考,考取了614分的成绩。很多孩子,进入高一级学校,成为班级活动的骨干,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可也是在排演过程中,2016年7月26日,突然接到家里电话,母亲住进了医院,查出肺癌,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我又两个多星期没有去看望近在咫尺的母亲了,当我赶到医院时候,母亲已经滴水不进,我心如刀绞,痛不欲生,是我不孝,疏忽了对母亲的照顾。
一头是病重的母亲,一头是紧张的排练,我就两头跑,当接到《辛锐》专场演出通知的时候,母亲已命在旦夕,可为了把辛锐故事传递给更多人,我含泪离开病床上的母亲……演出成功了,可我的母亲在两周后永远地离开了我。我把对母亲的思念藏进心底,带着辛锐的故事走进社区、机关、学校,即使在严重肺炎期间,发烧39度的状况下,我依然拔下吊瓶,走上宣讲台。为的就是那份初心:弘扬辛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7月1日,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辛锐纪念馆落成之际,我跟爱人主动申请做辛锐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在我们的影响下,在辛锐精神的感召下,我的女儿也成为辛锐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我们告诉她:要把讲解工作当做一份事业,要把弘扬辛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辛锐是千千万万英雄中的一员,她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我们要在辛锐及众多英雄的激励下,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
【作者简介】
刘希云,章丘区辛锐中学音乐教师,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说教材大赛音乐学科一等奖、济南市论文一等奖、被聘为济南市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章丘区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评为济南市“学习达人”、章丘区优秀教师、章丘区教学能手、章丘区毕业班优秀教师、章丘区合唱节先进个人、章丘区首届十佳文明家庭。2017年6月,参加济南市“中国梦党在心中”百姓宣讲比赛,荣获戏曲类二等奖。2019年6月,参加济南市区“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宣讲,宣讲的《辛锐的力量》取得第二名,获得特等奖。 作为辛锐中学的一名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把弘扬传承辛锐精神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唱辛锐——创作辛锐校歌《踏着辛锐足迹,书写美好未来》,并带领每一届新生学唱;演辛锐——带领学生排演以辛锐事迹为背景的时长近2个小时抗战题材的柳子戏《辛锐》;颂辛锐——带领学生朗诵有关辛锐事迹的作品《辛锐之歌》、《青山作证》;讲辛锐——作为济南市百姓宣讲员和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团成员带着辛锐的故事走进社区、机关、学校进行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辛锐事迹;宣传辛锐--在生活中,借助任何的机会,宣传辛锐事迹。
章友们,你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吗?
曾被她教过吗?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章丘故事”。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